m6米乐-米乐在线-m6米乐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北国咨观点 | “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发布日期:2025-08-01

来源:m6米乐

当前乃至“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环境复杂、需求不足、产业升级等诸多考验,“转型”再度成为发展的关键词,释放消费需求等迫切需要实质化、成果化以提振发展的信心。“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消费转型、社会转型、创新转型、“双碳”转型四个代表性问题,关系到启动中高速发展、平稳发展、中长期发展和占位发展的“链式”发展大局。

一、消费转型应进一步脱“虚”向“实”

主要表现:中央为提振消费出台了诸多措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等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新能源乘用车、手机等消费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储蓄与消费、投资与消费、收入增长放缓与分配等失衡的整体性,当前消费未能得以切实提升。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减弱;居民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但由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公共服务保障不足和供给不优制约消费意愿提高,潜在消费需求难以有效释放。

应对思路:消费已经成为当前启动增长的重要按钮,消费在未来“三驾马车”中的地位也必将愈加突出。当前和“十五五”期间促消费要力求做到与大众的体感“共频”,提振消费的举措应进一步普惠型落地。

具体措施:深化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等方面着手,切实通过增收减负、优化供给、改善环境和完善政策等,着力解决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堵点,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在大力推动实物型消费的同时不断升级服务型消费。应重点考虑“发钱”“加快工资增长速度”等短期启动消费措施与其他措施综合使用,形成见效果、可持续的消费增长动力。

二、社会转型应进一步以“衡”推“均”

主要表现:我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构建政策体系、注重安全底线、强化部门协同,社会领域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但以人口等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形成了新的趋势,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对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家庭结构、教育体系、人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2亿多流动人口的“半市民化”状态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养老、教育、医疗资源的失衡、错配需要通过长期努力予以持续改善。

应对思路:社会转型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的重点,任重而道远,应通过过程和资源分配合理化的“衡”、资源在空间人群合理布局和均匀分布的“衡”推动结果的公平、服务效果和质量的“均等”。

具体措施:社会转型要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的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的扩面提质依然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以“衡”推“均”重点要从设施布局均衡、人才资源均衡、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远程服务、统一标准规范、强化监督评估等多维度着力。

三、创新转型应进一步守“正”创“新”

主要表现:我国创新驱动在推动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如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超算、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量子信息、基因编辑等取得原创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核心技术短缺、成果转化不畅、创新生态不完善等,我国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依然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堵点。尤其是金融在产业方向上配置结构失衡,制造业贷款占比有待提升,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产业升级。

应对思路:中国创新从开放条件下动态的二次创新转向高水平开放条件下的一次创新,从追赶到超越要求创新体系的质变,守正是基础,创造性解决非标准化问题更加关键,金融等关键制约因素应前置化解决。

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创新生态“有而不优、全而不精”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飞跃。推动大企业积极开放供应链,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解决新发展格局下系统化创新对现代金融的需求,通过模式创新、考核长期化等优先构建可用、好用的国有耐心资本体系,与社会资本一起推进科技创新的长期化、战略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行远走实。

四、“双碳”转型应进一步以“进”促“稳”

主要表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下,我国“双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碳市场体系加快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绿色转型加速。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国家碳战略调整退坡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实施间的平衡困难更加凸显,我国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双碳”战略推进名不副实甚至举步维艰。

应对思路:“双碳”战略是中国在全球崛起的重要机会,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是以“进”促“稳”最好佐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塑造绿色发展形象,正是负责任大国争先进位的优质背书。“双碳”转型我们一定要真干、争干,在具体落实层面又要体现灵活性。

具体措施:加大对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发展低碳零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制高点;建立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和扩大技术领先优势。重点推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发展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立模式优势,引领发展方向。

作者介绍

路 伟

高级经济师

长期专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云南省“十五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巴州“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及规划纲要等项目。

编辑:张 华
审核:刘 灿 

更多资讯

010-63363998